

剛好最近關于“武漢新中考改革方案”引爆朋友圈,據(jù)網(wǎng)友爆料,武漢新中考發(fā)布后,考核科目高達15門,這一消息,瞬間點燃了小學家長的焦慮。
不少網(wǎng)友表示,學生減負已經說了很多年,為什么現(xiàn)在的學習負擔是越減越重,比如改革之前納入中考的科目是語數(shù)外、理化(包括實驗)、政史、體育等科目,如果按照武漢新中考改革方案,那么考試科目相當于翻一倍。考試科目的增加無疑會增加學習的學習負擔,那么,這樣改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?
事實上,“武漢新中考改革”是應對國家教育需求做出的一種政策性變化,不僅是武漢,全國各地將會陸續(xù)推出類似的改革方案,除了是配合“新高考”的推行以外,更重要的是,我們國家希望教育能從“應試填鴨式”走向“綜合素質式”。官方的解釋,考核科目雖然達到15門,但實際上,參與中考計分的科目,僅僅包括語文、數(shù)學、外語、物理和化學(合卷)、道德與法治和歷史(合卷)、體育與健康、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(理化生實驗操作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,但作為一個科目進行考試并計分),總分680分。
而其他科目,如地理、生物、音樂、美術、綜合實踐活動(信息技術教育)、生命安全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等,只進行學業(yè)水平考試,結果以等級形式呈現(xiàn),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,并作為初中學生畢業(yè)及普通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(jù)之一。
簡而言之,參與中考計分的科目必須分分必爭,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目只需要達到評級水平即可。